港口區:加強非公黨建 筑牢“紅色堡壘”

□ 黃慶叁
港口區堅持“圍繞中心抓黨建、抓好黨建促發展”的理念,推動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“兩個覆蓋”和黨建品牌建設,打造了一批黨建基礎扎實、經濟社會效益好的先進典型,涌現出廣西盛隆、大海糧油等自治區、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,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
強基固本,推進“兩個覆蓋”雙提升。港口區通過部署開展兩新組織黨建工作“百日攻堅”行動,聚焦重點任務,打好黨組織建設攻堅戰,有效推進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“兩個覆蓋”質和量雙提升。以“兜”為基礎,對非公企業開展2輪摸底排查,詳細掌握該區500多家非公企業情況。以“實”為前提,精準分類建立黨建工作臺賬,實行定期動態更新、一年一報制度,全面摸清非公企業黨建情況,做到底數準、情況明,建檔率達100%。以“建”為核心,針對摸底排查情況,精準分類施策,按照應建盡建原則,根據企業的正式黨員情況,獨建、聯建黨組織243個,500多家有黨員的企業納入黨組織覆蓋。
創新機制,激發非公黨組織活力。港口區注重發揮黨組織在非公企業的政治引領作用,全面推行黨組織班子和管理層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機制,培養企業出資人、經營管理人員、年輕技術骨干入黨,培養選拔政治過硬、業績突出、威信較高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為黨組織書記,該區243個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中,中高層管理人員與黨組織負責人雙向任職比例達62%。建立健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,通過強化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主體責任,以黨組織帶頭人的號召力和凝聚力,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力。強化黨組織書記能力建設,推行“菜單式”分類培訓模式,采取黨組織書記自主“點單”,組織部門“領單”培訓模式,舉辦專題培訓6期,培訓300多人次,全方位提升非公黨組織書記履職盡責能力。推行“1+N”黨建帶動模式,選樹非公企業黨組織先進典型,打造非公黨建品牌,強化以點帶面,示范引領,先后樹立廣西盛隆、桂海實業、小藻科技等民營企業黨建標桿,打造自治區、市、縣(市、區)級兩新黨組織示范點25個,形成了示范集群效應。
踐行擔當,助推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。港口區結合非公企業黨建實際,推動黨建工作與非公企業經營發展深度融合,開展“同心同行同力同贏”活動,使黨組織成為助推非公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“助推器”。堅持把黨的工作融入企業生產、經營、管理的各個環節,推動企業黨組織圍繞創新發展謀劃、組織、開展黨建活動,以黨建帶動企業做大做強。推動非公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,廣西盛隆、力峰集團等黨組織從企業文化出發,打造了“三個融合”“六化機制”的“3+6”黨建工作法和“三幫三比”活動,讓企業文化在職工心中扎根,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。推動企業凝聚合力服務發展大局,助力疫情防控,積極響應復工復產,在大戰大考中強化企業政治擔當,累計捐款捐物近2000萬元;主動助力鄉村振興,提供就業崗位6000多個,投入扶持資金1000多萬元;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到社區“雙報到”,參加社區黨建、志愿服務等活動,開展助殘助老、助學助困等為民服務,踐行時代擔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