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今日聚焦】期待共享寧靜空間
□ 溫 婉
一年一度的高考、中考近在眼前,這兩場考試對大部分人來說,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節點。重視的同時要先讓考生“靜一靜”,這里的靜不僅是盡量不打擾,還包括減少噪音,給他們提供一個安靜的備考、考試環境。
最近,一些地方又貼心地發出“禁噪令”,要求建筑工地、娛樂場所、商家等“噪聲高發區”在高考、中考期間禁噪,以免影響考生正常發揮。政府發出“禁噪令”,給考生營造一個安靜的考試環境,盡顯人性關懷,值得點贊。
筆者參加高考已是很多年前的事,題目早已記不清,卻依然記得考場上電風扇轉動的聲音,以及那種安靜的感覺。作為“禁噪令”的既得利益者,能感受到也在感恩社會各界為我們開啟“靜音”模式時所付出的努力。相信即將走進高考、中考考場的學子同樣能感受到。
話又說回來,重要考試期間,需要政府發出“禁噪令”才能讓城市暫時“安靜”下來,也說明有時候有些地方的噪聲“存在感”的確挺強的。
說到噪聲擾民,人們曾投訴過施工聲音過大、汽車胡亂鳴笛、商家喇叭聲太吵、廣場舞音響太強、夜宵攤猜碼聲此起彼伏等等。遭受噪聲困擾,除了向物業或者有關部門投訴似乎別無他法,更令人焦慮的是,即使是投訴也是收效甚微,因為噪聲即停即消,難以保留證據。
5月24日,《南國早報》一篇題為《“失眠招待所”讓人失眠》的新聞,報道了南寧一家名為“失眠招待所”的私人娛樂場所時常噪聲不斷,有時讓周圍部分居民徹夜難眠。噪聲不斷,居民投訴不斷,物管人員卻稱多次上門勸導但收效甚微。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相似的經歷,明明又累又困,卻被外面的噪聲吵得無法入眠、心煩意亂。這個時候的“我想靜靜”可不是一個調侃,而是對寧靜環境的迫切需求。
不過,噪聲擾民的情況有望得到改變?!吨腥A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》將于6月5日正式施行,其中重新界定了噪聲污染的內涵,包括商業經營噪聲、娛樂健身噪聲在內的社會生活噪聲,都被明確認定為噪聲,屬于法律禁止、需要嚴管的范疇。
全國人大常委會5月26日在北京召開噪聲污染防治法實施座談會。會議強調,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“還自然以寧靜、和諧、美麗”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,積極回應社會對熱點問題的關切,回應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的新要求新期待,使法律制度成為寧靜環境的守護神。
讓熱鬧的城市靜下來,考驗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智慧。當然,這里的靜下來并非指沒有一點聲響的靜悄悄,而是減少音量超過一定分貝的噪音。如何把“紙上的法律”變為“行動中的法律”,使之成為防噪、降噪、治噪的有力武器,要看法律中新制度、新規定、新要求的貫徹實施情況。加強法律的宣傳普及是必須的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法條,用生動具體的案例闡釋規定,推動形成人人有責、人人參與、人人受益的噪聲污染防治氛圍,讓全社會共享一片寧靜的空間。